颍川水怪

裴注三国志不正经读后感存放处
非史学生尝试说史练笔处
诸位均是吾师

关于二丕对打猎的执念

    魏书第二文帝纪中的魏文帝,真是个明君的形象。积极发展内政,崇尚节俭,虽然有点小脾气但是大多数时候都安安静静地做个好皇帝。

    但是魏书各传记中充当背景板的二丕那可太能闹腾了。比如因为曹洪不借他钱,他闹着把人家关进大牢里要杀掉,最后太后跑来哭才给人救出来。

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救莫能得。卞太后谓郭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于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土。

——《三国志·曹洪传》

    而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二丕对打猎的执念。光是因为打猎而引发的君臣矛盾出现了好几次,因为打猎向这位坏脾气的君主苦口婆心劝谏的魏臣能凑桌麻将了。


    场景一:二丕开开心心地去打猎,然而围栏不知道被谁给拔掉了,鹿都跑了。他气得开始撒泼打滚拔刀坐在凳子上,嚷嚷着要杀掉管理督查打猎的官员。(大家品一品踞胡床拔刀这个动作,一般生气会“拍案而起”,而二丕是坐着的,感觉突然有了一点撒娇的意味(不))

    苏则的劝谏算是很经典,也很成功,不仅让二丕消了气,还吓住了他w

则从行猎,槎桎拔,失鹿,帝大怒,踞胡床拔刀,悉收督吏,将斩之。则稽首曰:“臣闻古之圣王不以禽兽害人,今陛下方隆唐尧之化,而以猎戏多杀群吏,愚臣以为不可。敢以死请!”帝曰:“卿,直臣也。”遂皆赦之。然以此见惮。

——《三国志·苏则传》

   各位可能觉得二丕作为王公贵族,肯定是要习惯于打猎的。但是……王公贵族都是打一些鹿之类的“高雅的”动物。其实二丕还很喜欢打野鸡

    场景二:二丕像个孩子一样在山里跑来跑去,让手下帮他抓野鸡。然后一群老胡子跟在后面一边擦汗一边“陛下当心!”“陛下慢点!”……疯了一天二丕满足地说“今天玩的好开心啊~”,辛毗:您是开心了,可苦了我们。然后二丕像被家长批评的孩子不说话了……

(辛毗)尝从帝射雉,帝曰:“射雉乐哉!”毗曰:“于陛下甚乐,而于群下甚苦。”帝默然,后遂为之稀出。

——《三国志·辛毗传》

    当然有时候二丕会气得做出一些过分的事情

    场景三:鲍勋阻拦御车上表苦口婆心字字泣血不让他出去打猎,二丕直接撕了劝谏的奏表跑了出去。二丕可能也觉得自己做得有些过分,中途休息的时候隐晦地问大家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刘晔可能也只是顺着他的话随口一答,鲍勋又急切而迅速地跳了起来反驳了一大段。结果被恼羞成怒的文帝赶出了皇都……

    文帝将出游猎,勋停车上疏曰:“臣闻五帝三王,靡不明本立教,以孝治天下。陛下仁圣恻隐,有同古烈。臣冀当继踪前代令万世可则也,如何在谅闇之中修驰骋之事乎!臣冒死以闻,唯陛下察焉。”帝手毁其表而竟行猎,中道顿息,问侍臣曰:“猎之为乐,何如八音也?”侍中刘晔对曰:“猎胜于乐。”勋抗辞曰:“夫乐,上通神明,下和人理,隆治致化,万邦咸乂。故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况猎,暴华盖于原野,伤生育之至理,栉风沐雨,不以时隙哉?昔鲁隐现渔于棠,《春秋》讥之。虽陛下以为务,愚臣所不愿也。”因奏:“刘晔佞谀不忠,阿顺陛下过戏之言。昔梁丘据取媚于遄台,晔之谓也。请有司议罪,以清皇朝。”帝怒作色,罢还,即出勋为右中郎将。

——《三国志·鲍勋传》

明明曹老板还在世的时候是多乖的一孩子:

虽然不高兴,但是还是乖乖听话

时文帝为太子,耽乐田猎,晨出夜还。潜谏曰:“王公设险以固其国,都城禁卫,用戒不虞。《大雅》云:‘宗子维城,无俾城坏。’又曰:‘犹之未远,是用大谏。’若逸于游田,晨出昏归,以一日从禽之娱,而忘无垠之衅,愚窃惑之。”太子不悦,然自后游出差简。

——《三国志·高堂隆传》

   面对曹老板给他找的老师,那真是指东绝不往西。崔琰这一长篇大论其实和鲍勋的差不多,甚至要求二丕烧掉弓箭丢弃骑服。但是鲍勋的下场是被手毁其表赶出皇城,而二丕是真的烧了自己打猎用的工具还说“以后我再这样,您再教诲我”。

    (不过二丕是真的喜欢打野鸡野兔啊www)

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琰书谏曰:“盖闻盘于游田,《书》之所戒,鲁隐观鱼,《春秋》讥之,此周、孔之格言,二经之明义。殷鉴夏后,《诗》称不远,子卯不乐,《礼》以为忌,此又近者之得失,不可不深察也。袁族富强,公子宽放,盘游滋侈,义声不闻,哲人君子,俄有色斯之志,熊罴壮士,堕于吞噬之用,固所以拥徒百万,跨有河朔,无所容足也。今邦国殄瘁,惠康未洽,士女企踵,所思者德。况公亲御戎马,上下劳惨,世子宜遵大路,慎以行正,思经国之高略,内鉴近戒,外扬远节,深惟储副,以身为宝。而猥袭虞旅之贱服,忽驰骛而陵险,志雉兔之小娱,忘社稷之为重,斯诚有识所以恻心也。唯世子燔翳捐褶,以塞众望,不令老臣获罪于天。”世子报曰:“昨奉嘉命,惠示雅数,欲使燔翳捐褶,翳已坏矣,褶亦去焉。后有此比,蒙复诲诸。”

——《三国志·崔琰传》

   陈寿在文帝纪中的,特别是和喜欢夜观天象大兴土木的曹叡相比后,体恤民情葬礼从简的曹丕真的是个铁面无私的明君。但是更多的小细节散落在魏臣传记中,一个少年时压抑住自己的玩心乖乖学治国,登基后脾气变坏,甚至因为不给他玩自己想玩的游猎而让人家下狱的充满着孩子气的帝王形象被刻画出来。

是岁,长水校尉戴陵谏不宜数行弋猎,帝大怒;陵减死罪一等。

——《三国志·文帝纪》

不知大家有何感想,我多少感觉到了一些生在帝王家的无奈。

我只是喜欢打猎而已,为什么你们一个个的跪在下面阻止我呢?

我想曹丕应该是知道答案的,一切不合理的折腾也许只是想要找个借口发泄一下,所以即使“踞胡床拔刀”“手毁其表而竟行猎”,但只要有人给他台阶下,他就会回到自己“明君”的角色上来。

如果说在聚光灯下的文帝纪中曹丕扮演了一世的明君,那么就让他这些孩子气的小性格悄悄地藏在没太多人关注的小传中吧。

(这么一想陈寿也是个很温柔的人呢)


评论(9)

热度(66)

  1. 共10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